二、社群营销
有一种说法是:上面的拉新叫主动拉新,是作为需求方主动去接触用户,想尽办法主动去撩;而社群营销被称之为被动拉新。
也就是说,需求方只是开了个头,更多的是用户主动,需求方被动。
前几年在传销边缘一直试探的一些裂变非常的流行;之前我做了一个裂变的活动,几天的时间给公众号带来了2万的粉丝,而且成本基本控制在1000元以内。
然而操作起来非常的简单,过会儿我会细说。
我们先来说说社群营销大致会分几种,常见的3中拉新技巧:
1. 以老带新
老带新听起来和上面社群裂变没什么区别;由社群老成员(一般是会员用户)转介绍带来新用户,这种拉新的方法效率稍显低了一些,但是可以保证社群活跃度,更加的直接了当。
老成员的口碑分享,先天就让新成员对于群里的信任感高,他没有那么复杂的过程。
并且一般老带新的用户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比上面的社群裂变来的更加的精准;有利于首单的达成,进入良性循环。这种也比较适合线下门店。
2. 裂变拉新
所谓的裂变就是指数级增长,一生二,二生四……一般是指用各种方式让用户主动去帮你拉新。
上面说的1000元换来2万粉丝也就是用了这个方式,我来仔细说下操作,估计说完估计你就大致明白怎么个裂变了。
其实一句话就能介绍模式:A用户推荐B用户,A得到积分;B用户推荐C用户,A和B用户都得到积分(B多A少);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礼品。
当时我是用了一个积分宝的第三方插件,设置好裂变海报模板,设置好积分兑换商城;然后让用户在公众号内生成含有专属他的二维码海报;种子用户将海报往外发,只要是通过扫描该用户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并且关注了的,那么被扫的用户就可以得到积分,然后拿着积分去兑换礼品;不同数量的积分可以兑换不同价值的礼品。
还是那句话,不拽专业词汇,所谓裂变就是2级分销(小心别做成了传销,哈哈),但是目前这样的裂变似乎在微信这里会有比较高的风险,所以谨慎操作。
3. 漏斗拉新
这也是现在很多社群的拉新方法,通过地推、其他媒体平台、活动营销等方式;拉进大批量用户,然后通过层层筛选,留下真正的核心用户,这是社群起步时很好用的一种手段。
当然还可以通过社群内签到进行积分兑换等方式来吸引一些用户,就是转化率低一些。
4. 群运营
这里的群指的一般是QQ群以及微信群,其实这个拉新方式更多偏向于运营而非单存拉新了;但是对于很多互联网平台来说群并不代表是你的用户,所以还会有一步就是从群成员转化到用户。
对于这一块其实有很多可以说,甚至就这一点就可以写很长的文章。
我这边没法写那么多,所以我这边只说2点比较重要的:
群必须要要有规则:所谓人以群分,也即是说这些人可能是同一类人或者在某个维度上是一致的;那么想要让这群人有序的在群内进行运作,群一定要有规则,比如什么东西不能发,什么话不能说。
群必须要有价值:就算一群人再闲也不会一天到晚都在闲聊,所以一个人一直在一个群里,说明他能从群里得到什么。
5. 社交平台
如果你不是做自媒体的,那么对于所谓的社交平台矩阵不是很熟悉;但是或许你会在各个平台看到来自同一个机构或者同一个作者的内容,那么说明他们已经建立了所谓的社群矩阵——也就是说利用不同的社交平台来覆盖不同时空的用户,并且各个平台之间网同一个最终目标输送用户。
目前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社交平台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双微(微博微信)、各种自媒体号(搜狐号、熊掌号、头条号、百家号等等)、各种论坛贴吧、较大的垂直社交平台(知乎、豆瓣)、各大短视频或直播平台(抖音、快手、斗鱼等);在这些社交平台中不断去发布有质量和自身产品或者品牌有关的内容,最终引流到自己的平台内。
6. KOL合作
KOL是一个有可能给你爆发的存在,特别是行业内的KOL带着最天然的信任感以及“带货”“带流量”的属性,和KOL合作或许是可以让你的平台在行业内一夜成名的手段。
但是,如果你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也有可能适得其反。
7. 小结
一个有互动、有福利、有干货、有学习氛围、有温度的社群,自动裂变是常态,拉新自然也不会少。
当然,社群管理营销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