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保险营销现状
加入 WTO 以来,我国保险营销已经获得了一些可喜的发展,已经从最初以大项目型、银邮兼代型和个人营销型为主的直线营销发展成为涵盖活动推广、媒体宣传、电话和网络营销的多渠道营销。营销形式和内容也不断丰富,营销理论不断发展。但我国现有保险营销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销售人员与保险公司隔离;保险客户与保险公司分离;外勤系统与内勤系统冲突;市场定位不明,同质化明显;从业人员没有长远思想,营销队伍建设不到位;品牌意识簿弱,企业文化建设欠缺;重保费收入,轻售后服务。②保险营销正在从各个方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各大保险公司也都将保险营销作为提升公司影响力,促进公司发展的长期战略加以实施。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正在经历艰难摸索的阶段,包括保险电子商务、保险 APP 开发和保险微信营销在内的新一轮营销创新正在进行。
(二)保险公司微信营销现状
目前,保险行业的微信公众帐号已超过 30 多家,除了为用户提供服务类的资讯,如险企新闻、优惠活动、生活小常识、电影推荐等,不少险企还在微信平台上开发出了业务功能,如车险自助理赔、保单信息查询、车险报价、掌上续保等,拟通过微信平台这一移动终端的重量级入口增进与客户的互动交流。
业界有人认为微信未来将成为保险公司维系用户关系、提升用户体验、拓展新用户的一条重要营销服务渠道。业务员个体也可以借助微信进行自身的客户关系管理,发挥微信组群“小范围、强关系、个性化”的特征,为客户提供包括顾问式、跑腿式、提醒式以及关怀式的各类服务,通过更密切、互动性更强的交流,及时化解问题,维系客户关系,同时还能沉淀优质资源,促进二次开发。
但是,保险公司微信营销在进行初期出现了以下问题:
分公司设立账号,重复账号给客户带来困扰。
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微信化”思路不同,其一般是一个品牌先建一个官方微信账号,然后各个分支机构甚至业务部门都各有微信账号,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但从用户角度出发,各种不同的微信账号难以取舍,实在有些混乱。
没有默认回复,信息反馈时间长。
和银行强调的“及时”智能客服不同,保险公司公众账号多数没有默认回复,采用自动回复、关键词回复、人工回复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客户要等到信息反馈,人工回复平均耗时 4 小时。
只有查询功能与营销信息,界面单调无趣。
在近 30 多家保险公司开通的官方微信平台上,从功能来看,大部分只提供查询功能,发送最多的还是各种营销信息。缺乏人性化客户体验板块和相关服务内容,部分地区分公司微信公共账号信息发布更新缓慢,没有充分利用微信平台。
